7歲童空肚吃10粒荔枝昏迷 食安中心:荔枝含天然毒素
發布時間: 2018/06/20 13:45
最後更新: 2019/09/11 19:23
荔枝當造,廣州一名7歲兒童近日空腹吃了10顆荔枝後昏迷,送院被診斷為「荔枝病」,幸及時搶救無礙。專家提醒,未熟透的荔枝含天然毒素,若抵抗力差者空肚大量進食,或會嘔吐、昏迷,甚至死亡。本港食安中心亦建議成人每日最多食10粒荔枝,兒童一次過不可食超過5粒,切忌空肚進食。
荔枝很甜,為何會引發低血糖症?荔枝含豐富果糖,在空腹血糖低時大量食用荔枝後,身體會在短時間內將果糖轉化成葡萄糖,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傳遞錯誤的訊息給肝臟,最終導致低血糖。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過去指出,內地及印度均是盛產荔枝的地方,不過就曾發生多宗食荔枝後出現低血糖的個案,輕者頭暈噁心、腹痛腹瀉,重者抽搐、血壓下降,甚至危及生命。美國和印度科學家研究發現,荔枝的兩種天然化學物質hypoglycin A(次甘氨酸甲) 及MCPG(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在未成熟的荔枝含量更高,會抑制人體產生葡萄糖,令人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幼童更屬於高危。
不單止內地出事,印度的穆紮法爾布爾(Muzaffarpur)每年逾百名小孩因空腹食大量荔枝中毒。科學家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研究結果,指荔枝原來與西非荔枝果一樣含有毒素「次甘氨酸」,貧窮的印度孩子在荔枝成熟季節會瘋搶,不少更空腹進食,由於荔枝毒素會抑制身體產生葡萄糖,致孩子血糖甚低,且很快由於急性腦腫而抽搐、失去知覺,繼而死亡。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品科技及安全課程主任兼高級講師方麗影過去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次甘氨酸甲」及「次甘氨酸乙」常見於荔枝果實,是天然存在於果實的毒素,但當果實漸漸成熟時,果肉的「次甘氨酸甲」會明顯降低,而在果核裏的「次甘氨酸乙」則會大大提升;因此,如進食未成熟的荔枝果肉會有風險,而「次甘氨酸甲」可令進食者血糖降低,出現嘔吐或暈眩等不適,若空腹進食,毒性更會較快出現,因小孩體重較輕,肝腎解毒系統不及成年人,其中毒風險亦相對較高。
另外,註冊中醫師宋直昇指,荔枝偏燥熱,不宜多食,易口乾、生痱滋的熱底人士,食荔枝易「火上加油」,出現便秘、口氣、小便黃、皮膚乾等問題,成人每日最多食5粒、兒童則2粒。為避免果酸或破壞胃壁致胃痛,不宜空腹食用。
一般健康成人調節血糖的功能較好,但兒童血糖平衡能力比成人差,加上兒童的病情發展快,症狀出現速度也比較快,因此如果出現荔枝病輕度症狀,及時補充葡萄糖溶液就可緩解症狀,並及時送醫。
食用荔枝小貼士:
- 成人每天吃荔枝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内(約10粒)
- 兒童一次食用不超過5粒為宜
- 切忌空腹食用,最好在兩餐之間食用
- 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可引起血糖波動,故應盡量少吃荔枝
記者:勞佩欣
更多有關荔枝豐收的報道: